大晟钟是北宋徽宗年间推行大晟新乐时期铸制、使用的代表性宫廷乐器。作为中国传统的宫廷礼乐重器和固定音高青铜打击乐器,大晟钟体现了北宋时期金石学研究、编钟理论探讨以及宫廷礼乐艺术实践的历史风貌及其特征。而丰富的文献史料和难得的30余件大晟钟遗物,更是为大晟钟的历史性面貌复原,以及与现代社会文化建设需求相适应的复制、仿制,提出了客观的要求,同时也为当今学术界关于音乐文物的复原研究与复制(或仿制或重制)等相应理论与实践的学术探索,提供了较为经典的案例。
一、关于复原与复制、仿制或重制
所谓大晟钟复原或一般意义上的音乐文物复原,实际上是后人立足已知文献、已见文物,运用当前所掌握的技术、方法、理论开展研究并在获得相应认识的基础上,所展开的专题性、综合性历史原貌重构。
历史原貌是什么?历史原貌是否有不同的空间对应?不同空间所对应的具体情况是否存在差异?历史原貌以什么作为时间节点予以考量、进行重构?比如大晟钟的复原,在空间上是以祭祀活动中的四面宫悬为复原点?还是以堂上登歌“金钟”一架为复原点?在时间上是以当时的铸制设计为节点?还是以“候气”成编之后为节点?……
因此,复原永远只是具有相对性,需要与具体空间、具体时间、相应的功能等取向相结合的重构实践活动;也可以说,复原永远是一种必须的、带有一定学术目的而且只是从某一角度窥探历史面貌的理论研究活动。
至于复制或仿制还是重制,则更是一种必须予以界定的理论研究与实验性实践活动。无论是从文物原件上直接翻模进行的所谓高仿真制造,还是依据文字描述、图片照片甚至拓片开展的研究性仿作,事实上都是后人依据音乐文物(原件或原件的相应呈示形式)而重新开展的研究与制造实践活动,其成品都仅仅只能是后人此时此刻的重制作品,绝不是原件、也永远不可能等同于原件。尤为重要的是,作为后人的研究与制造实践活动,任何复制或仿制都离不开开展该项活动的社会背景——即具体目的!因此,无所谓复制还是仿制,关键是必须阐明开展重制活动的依据、过程(信度)及其结果与拟定目标的合适程度(效度),其结果永远只是一项研究活动及其产物。
二、复原大晟钟的史料依据
“有宋之乐,自建隆讫崇宁,凡六改作。①[元]脱脱、阿鲁图等:《宋史》(二十四史点校缩印本),卷一百二十六,志第七十九,乐一。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777页。”文献史料详细记载了北宋宫廷音乐屡次改作的历史过程,而大晟钟所得以铸制的历史背景,正是崇宁年间北宋第六次改制雅乐新律的大晟雅乐时期,是北宋宫廷雅乐百十年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积淀,代表了宋代宫廷雅乐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
节点一:大晟钟成之时。以宋代宫廷雅乐编钟文化为历史背景,以崇宁新律制定、大晟新乐推行暨大晟钟铸制为时间界限,以崇宁二年陈旸所献《乐书》以及《宋史》等历史资料和见存大晟钟实物为据,宋代雅乐编钟暨徽宗所铸大晟钟的历史特征似可从如下几个方面予以概括:
形制与类别名称:宋人自名为钟,实际形制为先秦时期中国传统青铜钟类乐器中的“镈”。②李幼平:《大晟钟与宋代黄钟标准音高研究》,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39页。
种类及名称:文献中宋代的青铜乐钟有歌钟、编钟、镈钟之别,已知实物分别有小型钟、中型钟和大型钟与之相应。但这种对应也只是目前研究的结果和学术界的认识。③李幼平:《大晟钟与宋代黄钟标准音高研究》,第78页。
形制纹饰与尺寸:三种钟的形制相同,纹饰结构相似但具体风格略有差异,可分为大晟式、大和式两种。
大小尺寸则分为两类情况:
第一类情况为三者各自“一以黄钟为率”④[元]脱脱、阿鲁图等:《宋史》(二十四史点校缩印本),卷一百二十七,志第八十,乐二,第785页。。也就是说歌钟、编钟、镈钟各自成编为套,每一套钟的钟体外形大小尺寸相同,作为第一件钟的黄钟钟,具有最薄、最轻的特点⑤[元]脱脱、阿鲁图等:《宋史》(二十四史点校缩印本),卷一百二十八,志第八十一,乐三,第784页。。这种现象呈现出宋代编钟的时代特征,体现出与先秦中国传统编钟外形大小相次的明显差异。
第二类情况是三种钟之间的具体尺寸不同。文献史料中,关于歌钟的尺寸记载不甚明确,但编钟“高适九寸”⑥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四,乐七。北京:中华书局1986版,1999年第3次印刷,第1193页。,镈钟“高二尺二寸半”⑦[元]脱脱、阿鲁图等:《宋史》(二十四史点校缩印本),卷一百二十七,志第八十,乐二,第784页。。结合见存实物和目前学术界已获得的研究结论,歌钟所对应的小型钟通高在23厘米左右,编钟对应的中型钟在28厘米左右,镈钟对应的大型钟在70厘米左右⑧李幼平:《见存大晟钟的考古学研究》,《中国音乐学》2001年第1期,第32页。。
文章来源:《工程与试验》 网址: http://www.gcysyzz.cn/qikandaodu/2021/0318/1385.html
上一篇:合唱民族化与绍兴民间音乐传承初探
下一篇:莫扎特音乐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