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
1.1、污染控制的概念
污染或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体液、血液、食物接触传播和尘埃、飞沫等气溶胶经过呼吸道的传播两种。其中气溶胶传播因传播面大、有暴发性、感染剂量小、传播途径难以防范等特点而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污染控制方法中的起点控制、终点控制皆为静态控制,静态控制主要是用照射紫外线、熏蒸、酒精擦拭等进行消毒,用该方法消毒随着过程的进行还可能重新出现污染情况。对于气溶胶这种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传播途径来说,只有实行全过程控制即动态控制才能解决污染问题。
1.2、一次隔离与二次隔离的概念
1.2.1、一次隔离
在操作危险微生物的场所,通常把危险微生物隔离于一定空间内,这种危险微生物和操作者之间的隔离即为一次隔离,它是以防止操作人员被感染为目的的。
一次隔离主要有三种方式,即生物学安全柜(简称生物安全柜)和隔离箱方式,系列生物学安全柜方式和罩式防护衣方式。
1.2.2、二次隔离
二次隔离是指实验室和外界之间的隔离,它是以防止病原体从实验室漏到外部环境中感染实验室外的人为目的的。
由于生物学的危险事例几乎都发生在实验室中,所以一次隔离十分重要,一次隔离实行得越严格充分,则实行二次隔离的必要性就可以降低,相应地可以减少隔离费用和降低隔离困难程度。在实施二次隔离的情况下,生物学安全柜和穿罩式防护衣的人都处于负压实验室——隔离区内。简单一点的隔离做法是在隔离区外设常压维持区,维持区最好把隔离区围起来,如图1所示。更好一些的做法则是设负压维持区,如图2所示。
设置负压维持区有以下好处:
a)实验器材容易传递;
b)容易从四面观察隔离区内的操作;
c)一旦隔离区内发生严重污染或火灾,实验人员必须撤出时,可以在维持区内清除污染。
2、什么情况下需要生物安全实验室
2.1、生物学危险度
人类自从发现微生物以来,被微生物感染的病例就屡有报道,因微生物感染而丧生的也大有人在,就是知名的细菌学家也难例外。而DNA(脱氧核糖核酸)重组工程的开展,使这一生物学危险性加大了。所谓DNA重组工程,就是用一种酶作?刀子%,把甲种生物的DNA切割下片段,?安装%到载体(如细菌或噬菌体即细菌病毒)上后再带到乙种生物的细胞中去,改变了乙种生物的遗传结构,使乙种生物的细胞具有甲种生物的遗传信息,从而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在DNA重组工程中不仅存在各种病毒微生物逃逸的问题,还存在具有未知毒性的微生物新种向外散播这样极其严重的危险。
这些因生物学上的原因而造成的危害或灾害即生物学危险,按有害微生物及病毒的危险性划分的生物学危险度见表1(国内),表2(WHO)。
2.2、生物安全实验室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指具有一级防护设施的、可实现二级防护的生物实验室。它由主实验室、其他实验室和辅助用房组成。主实验室是生物安全柜
和生物制品相关的实验,均可能需要生物安全实验室。
2.3.2、分级适用对象
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情况见表3。
2.3.2.1、BSL-1
BSL-1适合于非常熟悉的病原体,这些病原体不会经常引发健康成人疾病,对实验员和环境的潜在危害小。实验室没有必要和建筑物中的一般行走区分开。一般按照标准的微生物操作,在开放的实验台面上开展工作。不要求、一般也不使用特殊的遏制设备和设施。实验员在实验程序方面受过特殊训练,实验监督人员是受过微生物学或相关科学一般培训的科学工作者。
实验室有可上锁的门,有洗手池。室内应便于清洗,实验台台面应能防水、耐热、耐腐蚀。实验台、安全柜以及设备之间的空间应便于清扫。窗应装窗纱。
2.3.2.2、BSL-2
BSL-2与BSL-1类似,适合于对人和环境有中度潜在危险的病原体,它与BSL1的区别在于:a)实验人员需接受病原体处理方面的特殊培训,并由有资质的科学工作者指导;b)进行实验时,限制人员进入实验室;c)需对已被污染的锐器加以特别注意;d)某些可能产生传染性气溶胶或飞溅物的过程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或其他物理遏制设备中进行。
安装安全柜时要考虑到房间的通风和排风,安全柜应远离门、行走区、气流涡流区。
2.3.2.3、BSL-3
BSL-3应用于临床、诊断、教学、研究或者生产。在该级别实验室中开展有关内源性和外源性病原体的工作时,若因暴露而吸入病原体,会引发严重的、可能致死的疾病。实验人员应在处理致病性和可能使人致死的病原体方面受过专业训练,并由对该病原体有丰富处理经验的、有资格的科学工作者监督。
文章来源:《工程与试验》 网址: http://www.gcysyzz.cn/zonghexinwen/2020/1030/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