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西湖大学一二期工程今年9月交付 这座一流大学城

来源:工程与试验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空中俯瞰西湖大学一二期工程实景。通讯员 张闻涛 摄 西湖大学最新进展来了! 极具辨识度的地标建筑“学术环”建筑群初显轮廓,这里还建有全国最大的实验动物中心、按国际标准打

空中俯瞰西湖大学一二期工程实景。通讯员 张闻涛 摄

西湖大学最新进展来了!

极具辨识度的地标建筑“学术环”建筑群初显轮廓,这里还建有全国最大的实验动物中心、按国际标准打造的千人学术会堂……

3月2日下午,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建设项目部举行誓师大会,要冲刺120天,到6月30日,一期、二期工程基本具备验收条件,到9月,西湖大学一期、二期正式交付。

“学术环”内藏玄机

站在校园中心广场上,杭州市推进西湖大学项目建设指挥部工程部部长俞三力向记者进行了详细介绍。

学校的东南面,紧贴着墩余路,是一期工程的最高建筑物——学术交流中心,高88米、共17层,未来世界各地的学术人才将在这里汇聚、交流。

校园的“C位”,是“学术环”建筑群,这也是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承担着大部分教学、科研及交流功能。

学术环的最外围,借助原先的河道,设计了一条环形河道,最宽处有50多米,整个水域面积20多亩。“目前整个河道挖了65%左右,4月10日左右能完成。”记者看到,两边的驳岸下方,挖出了大小不一的小洞。“这是鱼槽,方便具有净化水环境功能的鱼儿躲进来,繁殖后代。”

水底还会设置动力系统,让水系流动起来,将来河道水质将达到Ⅲ类水以上。河道上还将架起12座桥梁,同时会有炫目的灯光秀。

水环不仅美观,还是一条“天然隔振带”。据介绍,西湖大学今后的教学、科研活动和精密仪器,都布置在“学术环”里。“越是高精尖仪器,对防振要求越高。水能有效降低振动的影响。”

水环之内为学术环,是一个C形的半圆环,连接基础医学楼、生命科学楼、理学楼、工学楼等,建筑面积共有23.5万平方米,这里有300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的设计要求都不一样,有的需要防止电磁干扰,有的需要超级干净,有些对温度、气压等要求细微,这都给我们施工带来了不少难度。”

“每一间屋子都需要先设计出大概的方案,包括水、电、气、暖、工艺流程等。‘学术环'的最里面,是一个按照国际标准建设的学术会堂,通体白色,从空中俯瞰,像是一顶博士帽。”俞三力介绍,学术会堂共有1500个座位,设计了升降舞台,集报告、音乐、会议交流等功能于一体。

建设中的实验动物中心。

“实验动物中心”全国最大

学术环的西面,有一幢铝板外立面的建筑,目测有3层楼高,墙体上大小不一的孔透出了光亮。

俞三力说,“这里是实验动物中心,生命科学学院的PI(特聘研究员、博导)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地方,一楼主要是兔子,二三楼会有不同种类的鼠类。”

就在这幢楼的边上,三期项目还有个圈养大型动物的地方,包括狗、猪、马等。“整个实验动物中心有8600多平方米,超过了国内一些知名高校,是全国最大的实验动物中心。”

之前,西湖大学借助官网还专门招聘了主治兽医、动物饲养员等,主要负责小鼠笼盒的更换,饲养动物及实验环境的维持。

记者看到,西湖大学校园已陆陆续续种了不少树木。“以原生态的树种为主,园文专家专门来学校对树种、数量等确认过。”

一期和三期工程交叉口,有一棵30多米高的老樟树,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原属山联村几个村民所有,后来村干部汪国建花两万元买下来,捐赠给了西湖大学。”

学校入口处,打造了一片樱花林,还有国内外校长共同栽种的校长林。

最高地标有望年内开建

“到今天,我们已有1000多工程人员到位,到4、5月份,估计最多3500人左右,利用好最后三个月的时间冲刺,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时交付。”

据了解,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建设对标世界一流大学城,一期占地面积约635亩,建筑面积45.6万平方米,由学术环、学术交流中心、学术会堂、师生活动中心、师生住宅区等构成。一期的东面是二期工程,占地125亩,主要有水环境提升设备房和室外体育场、水环码头等。

三期占地735亩,主要有图书中心、体育中心、本科生学院、实验实训中心、校医院等,其中地标建筑和图书中心连体打造最高建筑,也计划于今年开工建设。

西湖大学建设还实现了两个革新:一个是作为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推广项目,入选全国十大无障碍设施设计精品案例,以全龄畅行校园、友善人文校园为理念,打造全面的校园无障碍系统;另一个是智能化校园系统,包括校园科研场所的智能化管理、校园楼宇环境的智能化管理、学校教室智能化等。

文章来源:《工程与试验》 网址: http://www.gcysyzz.cn/zonghexinwen/2021/0303/1209.html

上一篇:合肥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涉铁方案已初步形成
下一篇:合肥市又一轨道交通线工程可研报告获批

工程与试验投稿 | 工程与试验编辑部| 工程与试验版面费 | 工程与试验论文发表 | 工程与试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工程与试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