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中国耗时最长的实验,将钢筋混凝土放进海水3

来源:工程与试验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海洋工程中,对工程质量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长期影响因素是氯化物。 钢筋的腐蚀是一个电化学过程。钢筋表面的钝化膜因碳化和氯化盐的腐蚀而被破坏,露出铁基。氯离子是一种

在海洋工程中,对工程质量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长期影响因素是氯化物。

钢筋的腐蚀是一个电化学过程。钢筋表面的钝化膜因碳化和氯化盐的腐蚀而被破坏,露出铁基。氯离子是一种非常强的去钝化剂。氯离子作为去钝化剂,破坏钢筋表面的保护性钝化膜;在钢筋表面形成腐蚀细胞,造成局部点蚀或均匀腐蚀;与阳极反应生成可溶产物物质的去极化加速腐蚀程度;形成离子通路,降低阳极与阳极之间的欧姆电阻,提高腐蚀效率。

一般认为Cl-渗入混凝土主要有三种途径,即扩散、孔隙吸收和渗透。混凝土中氯离子存在三种形式,即水泥水化产物的不可逆物理吸附;与水泥中的C3A反应生成3CaO·Al2O3·CaCl2·0H2O;它以游离Cl-形式存在于混凝土的孔隙溶液中。只有当游离Cl-达到一定阈值时,钢才会被腐蚀。

1981年,第四航空研究所率先对华南沿海18个海港的腐蚀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码头有严重或严重的钢材腐蚀损坏。部分码头的使用寿命不到20年,当时的海港工程建设标准中几乎没有相关的耐久性技术指标。

1987年,为了测试氯盐对桥墩材料的腐蚀程度,工程师进行了暴露试验台试验,研究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他们在海滩上放置钢筋混凝土试件,以测试海水的腐蚀程度。工程师每天都会提取样本和统计数据。最长的一块钢筋混凝土试件已经在海水中放置了近 30 年。

1996年,研究院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制定的《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正式颁布实施,在全国水运系统研制出首个大容量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研究.该团队将粉煤灰含量从10%左右提高到30%甚至40%,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耐海水腐蚀性能。这是“高性能混凝土”的雏形。

经过近30年的科学实验,工程师们进行了深入研究,团队进一步将矿渣粉、硅粉等工业废弃物混合到混凝土中,逐渐形成了在中国仍广泛使用的海洋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抗氯离子能力方面比普通混凝土高数倍。

研制的新型高性能混凝土对海洋工程具有良好的抗氯盐侵蚀保护作用,已在港珠澳大桥等一系列海洋工程中得到应用。

全长约55公里。作为世界上最长的集桥、岛、隧道于一体的跨海大桥,也是综合施工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建造,使用寿命为120年。 1991年的巨型钢桥、建造最长的海底40多米沉管隧道、穿越30万吨级航道和白海豚保护区的工地……可以说每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特别是设计使用寿命为120年,该桥位于珠江三角洲岭顶洋与珠江流域的交汇处。这是一个洋流、航道、海床、气候等自然条件极其复杂的海域,高温、高湿、含盐。海洋环境对桥梁基础混凝土的海水渗透性和抗腐蚀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航研承担并组织实施了“港珠澳大桥混凝土结构120年使用寿命保障关键技术”系列研究。技术团队聚焦港珠澳大桥服务环境,收集了7300多组暴露测试数据和1400多组物理工程样本,对暴露测试历史数据进行有效筛选和科学分析30年来,终于建立了基于概率论的“港珠澳模型”,并为世纪工程编制了专门的“港珠澳大桥”《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指南》结构”将港珠澳大桥120年的寿命从假设变为现实。

高抗渗、高抗冻、高抗腐蚀的新型高性能混凝土,保障港珠澳大桥顺利竣工。此外,它还是国家公路、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工程不可或缺的骨架结构。

文章来源:《工程与试验》 网址: http://www.gcysyzz.cn/zonghexinwen/2021/0716/2204.html

上一篇:德石股份、中汽试验将于7月22日创业板上会接受
下一篇:民生工程竣工在望 滨州市普通国省道干线路面提

工程与试验投稿 | 工程与试验编辑部| 工程与试验版面费 | 工程与试验论文发表 | 工程与试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工程与试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